拨雾南山—— 纪念恩师朱豹卿先生逝世十周年书画作品展
2020-06-27 19:57 作者:雅昌艺术网  浏览:次 
】 【繁体
《拨雾南山——朱豹卿书画展》
 
主办:中共义乌市委宣传部
承办:义乌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义乌春及草庐美术馆
协办: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会、义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义乌市融媒体中心、中国义乌网
策展:王犁  蒋雪峰
展出时间:2020年6月12日—7月12日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以唐代王维为创始者。文人画尚品德讲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及相应笔墨技法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中国画的精髓所在,到了当今,社会物化,人心平和不足,坚守文人画阵地的人在一片标新立异声中日式渐微,坚持探索而有成就者,则少至又少矣,我们所钦佩的朱豹卿先生就是当代少之又少的杰出代表。
 
        朱老师有很深的家学渊源,据海宁朱氏宗谱记载为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第   代传人,外公黄元秀是辛亥革命元老,字文叔,号山樵,中年后改元秀,离开政界后,作为乡坤隐居念佛习武善长书法,民国二十一年灵隐寺重建天王殿,题写”灵鹫归来”四大字,另有峨眉山顶题”大悲咒”榜书,普陀山的百步沙题“回头是岸”及长联,西湖保俶塔山下的摩崖石刻榜书“南無大日如来”,上天竺、岳庙也有对联。他早年和孙中山、徐锡麟、蔡元培、章太炎交游,与李叔同,夏丐尊一起工作。朱老师舅舅诗人魏立民,诗宗陆放翁,词法欧阳修,书法学黄庭坚,潜心金石篆刻,是徐生翁、邓散木先生好友,朱老师部分常用印是他舅舅刻的。
 
        老师常说,道成为上,艺成为下。中国画的第一要素是人品,其次为学问、才情,最后才是笔墨功夫,老师遵循潘天寿先生在开学典礼上,”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教,自从毕业后挥毫不倦,乐此不疲,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这些年,画坛有人主张中西结合,有的主张全部西化,也有的主张站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革故鼎新,朱老师则持第三种观点,倡导国粹,重树写意精神,他认为中国画的本质是笔墨书写性,技巧本身不是目的,而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为归,中西文化可以相互促进,但必须追求民学的独立性与纯粹性。老师的画是文人画新时代的延续和发展,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建构中国美术的新语境、新典范,朱老师以其奇肆古雅、雄峻清逸之面目与历史上的大家相比,毫不逊色,书法早年致力于钟鼎、汉棣、章草、魏碑、诏版、晋唐写经,又受道咸金石学理论影响,广为取法,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在用笔上,笔线不仅在直接的视觉形式中,笔线要找到感情的关联,而且高深的是在线的内含意义上,笔力与感情产生共鸣节奏,不论感情如何千变万化笔线也随之变化,而一切具有生命力的生动的情感又都是与笔力共同的,笔线是感情的表现形式,也是内容的。唐人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朱老师极其讲究笔线的内质和韵味,强调笔墨的天人合一,他的笔墨可谓如锥画沙,屋漏痕,印印泥,用笔遒劲凝练、古拙厚重。得静穆之致,留与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疾涩转行故重处正须飞提,转处正须实按。绘画综合青藤、八大及近现代中国画四大家,对于秦汉青铜,壁画、民间陶艺上吸取营养,在道咸金石学传统与师造化中,又往前跨了一大步,晚年己参上乘禅,用笔以到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之境界,笔墨上改变了明代以来浙派犷悍外露之习气,正如陈传席所说“缶翁以后有静气又一人,”童中焘老师认为朱豹卿老师画作水平在同时代鲜有与之匹比者,而朱老师常说一句话“时代在变化,笔墨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前进”也是这么教导我们的,希望我们研究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创造,突破前人,树立自己的风格。推动艺术不断创新的动力不是单纯的技法,而是形而上境界的升华。
 
 
朱豹卿先生与入室弟子徐介君诸暨五洩龙潭合影    2009年6月20日
 
     我与朱老师学习20余年,特别是一起住在云栖这十年,有幸得到老师的口传心授,讲解笔法与国画的关糸,常看他挥毫示范,同去博物馆,美术馆,听他讲解南北流派及各家作品的赏析,朱老师题画时曾写到“常为有情人说法,莫为无佛处称尊”,希望学生做一个独立有人格的人,做学问要诚,做事要敬,不可浮澡,玩小聪明,有学生三番五次犯戒,朱老师总是严肃指出,甚至以题字的方式,当头棒喝,希望学生能走上正道。2003年非典时期,老师与师母一起,给我送来了中科院研制的中药,让我倍受感动。老师在朋友面前说,建君这个人得一’诚’字,所以他比较看重。
 
 
       朱老师深知自己所处时代的语境,他受了学院教育,深知现代以西方为参照的学院教育对国画发展的局限,但不反对学习西方绘画思想与历史流变,要明白西方绘画是视觉艺术,是用眼睛画,而中国画是感觉艺术,是用心画。有一次他和我说“一辈子都在排美院的毒”,曾经有同辈画家写了一本《中国画构成》朱老师第一个阅读,阅后朱老师希望他不要出版,说这是以西方的观点来谈中国画,认为这样容易使年轻学人看不清方向,因为在世界绘画艺术史中,中国画传统最为悠久,自成体系,其艺术地位为全世界的艺术评论家一致首肯,更何况我们自己呢?
 
 
         朱老师足迹遍及了云冈、龙门、大足、麦积山…...考察敦煌、西安碑林,作了大量的笔记速写,各大博物馆和故宫古代书画展及近现代大家的作品展览几乎能到尽到。他主张读书养气,认为文人画需要内在修养,更需要画外功夫,要有哲学的探寻,天人之际的追问,历史的浑思,中外文化之比较,国画进程之把握,传统的笔墨程式,本身就是绘画内涵。它主要运用了宇宙的辨证法、两极效应、对立矛盾的统一律,中国文化的思维恰是整体思维,艺术家要整体把握境界,在这个意义上可以不要娴熟的技能,但要具备整体把握局部的洞见,为此高明的艺术家总要有深邃的思想,深厚的修养,超越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以此为基础确立自己的目标,在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变革与发展。朱老师总是在出世和入世之间喜欢宁静,他的座右铭是“推到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日课临帖,绘画之余,花大量时间解读儒释道经典,中外哲学引导他探索创作实践并不断求证,由渐而顿,笔墨境界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他把艺术的挚爱放在首位,他的生命价值在艺术作品上呈现出来。我们看朱师之创作,他是以自己感悟和绘画反映了写意艺术的时代变化,把新的审美要求和经验输入到他的作品中去,不同程度的超越和突破传统浙派的规范而向简约现代形态过渡,从他的作品中凸显了士大夫画对当代社会的强烈关注。
 
 
        对于师古,师造化他有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在《谈艺录》中提到,“向大自然学习,向社会人生学习,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原来最重要的不是外求,外在东西太多了,越多越乱,越乱越眩,更是内求于己,向自己学习就足够了,那才是真正的学,外在的东西学过不要,立即抛弃,越干净越好,以便找到自己。但遗憾很多人都在密林里迷失,永远找不到自己,只能永远做别人的影子,戴着别人的假面具了此枯燥乏味一生。观自在在外由内,及走进内部自我世界,得意于禅的启迪,禅的不二法门,也就是六祖坛经的指向人的明心见性,其要点是开启自己。
 
       朱老师胸襟豁达,待人诚挚,诲人不倦,对后辈提携不遗余力,潘天寿先生说过,“艺术性的高度,是建立在艺术家的品德上,天才上,学养上,而非建立在艺术家题材之对象上”。老师在艺术园地辛勒耕耘,为我们社会创造了众多精神食粮,同时也以他毕生追求的艺术之路,为我们揭示和开启了艺术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门径。晚年云栖不易斋修养期间,我们从北京赶来看望他,临走时朱老给我题写了“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以期后望,先生在临终前宣布:二个学生,一个徐介君,一个林海,并把不易斋读过的几车书籍和画案传给了我,看老师在书上的评点及批注,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肃然起敬,为当代东方青藤画派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
 
——文:徐建君
 
 
 
 
《豹  翁》
云栖徐介君   
 
德隐学海一轻舟
誉美师名驰九洲
泼墨錢塘光浙派
接钵徐子写春秋
青藤师祖白陽著
天寿豹卿教泽周
透网鳞儿潜大海
龍吟天下任悠游
 
     分享到 微信QQ好友
    】 【打印繁体】 【返回顶部
    上一篇:【更新至第十七期】2020抗击疫情全国大型公益艺术网络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