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中的秘密——徐庆平解读拉斐尔名作《雅典学院》
2018-01-24 10:41 作者:中国书画家联谊会  浏览:次 
】 【繁体
  2016年,一部名叫《达芬奇密码》的电影风靡全球,让人们在欣赏名画的同时不禁思考:还有哪些秘密是隐藏在世界名画之中的,这些传世之作背后又有哪些故事呢?在西方美术史上,拉斐尔被称为画圣,这位只活了37岁的绘画天才,究竟善于绘画什么?他对19世纪中后期的整个西方绘画风格有那些巨大的影响?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席徐庆平在新年伊始为我们独家揭秘——名画《雅典学院》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雅典学院全貌,整幅壁画2.794×6.172米
 

位于梵蒂冈教皇宫签字厅内的《雅典学院》,场面宏大、立意深远,是教皇宫内四组湿壁画题材中,最富盛名的传世之作,也是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的代表作。


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五十多个学者肖像为主体构图完成

《雅典学院》整个背景和构图,如同舞台空间一样,观众面对这幅画就如同亲临剧场一般,采透视法以二度空间呈现三度空间的纵深。拉斐尔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变成剧中人物,(他把柏拉图绘成达芬奇的脸,表达对达芬奇的敬重)以他二人为中心,激动人心的辩论场面向两翼和前景展开。仿佛正在“表演”一出古希腊思想史,唯心和唯物之争。


画面中的柏拉图是否很面熟? 这就对了,拉斐尔用达芬奇置换了

在《雅典学院》中,拉斐尔把不同时期的人全都集中在一个空间,古希腊罗马和当代意大利五十多位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己笃信人类智慧的和谐、并对人类智慧的赞美。这么多哲学家集中于一画面,拉斐尔很聪慧的把不同人物,按其个别的思想特点,以最易让人理解和感觉的方法绘画出来。


亚里士多德的形象是当时最伟大的建筑师朱利亚诺.达.桑伽罗

《雅典学院》是教宗命拉斐尔创作的作品。在透视点的二人分别为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人群后、左、右两边墙壁上的是阿波罗及雅典娜二神的雕像。众人包括哲学、诗歌、音乐、神学等学者,都是教王喜欢的范筹。更加以哲学的殿堂来代表教宗家。

在这件作品中,让每个哲学家都显现“个人灵魂”的企图,用以区别个体之间不同的关系,并将他们连接在形式上的韵律中,处理人与背景相互关系接近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做法。

但整体构图中出现古典样式大厅-超高圆顶、酒桶穹窿(Barrel Vault)、巨大的人像-乃是受到布拉曼特的影响,预言它未来是放置在圣彼得大教堂中的模样。乃透视学的高峰,承袭前人的精华而成。

拉斐尔将西方文明不同时期的人集中在同个空间,古希腊、古罗马和作者所在时代意大利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荟萃一堂,表现自身笃信人类智慧和谐,并赞美西方文明的智慧结晶。

拉斐尔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晚出生,却比米开朗基罗早死四十多年,只比达芬奇晚死一年,是相当短命的艺术家。如果要用几个字来形容拉斐尔,那就是和谐、圆融、愉快、优美、温和。
 


 

不仅画风如此,待人也是如此。他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一样,身处爱艺术文化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的威严之下,但是拉斐尔却跟朱力阿斯二世处的很好,随后的利奥十世,也最喜欢他,是个人见人爱的年轻人。

25岁那年,朱力阿斯二世邀请拉斐尔为梵谛冈宫的签字大厅画壁画。拉斐尔与教皇、学者们交换意见许久以后,决定依据诗人德拉·欣雅杜尔的诗来配画,以歌颂神学、哲学、诗歌、法学为内容:神学的“圣礼的辩论”、哲学的“雅典学院”、诗歌的“帕拿巴斯山”、法学的“三德”(真理“女人看镜子”、权力“脚伏狮子”,手拿代表法律的“树枝”、节制“手拿绳索看天使”)。
 

(1)季蒂昂的芝诺:在伊壁鸠鲁左侧的老者。

(2)伊壁鸠鲁:头戴叶冠者,主张“人的幸福是追求心灵中永远的快乐”。

(4)德谟克里特斯:毕达哥拉斯左边的老者是德谟克里特斯。

(5)阿维罗伊:毕达哥拉斯后方头缠白巾伸头向左看的老者。
 


毕达哥拉斯、阿维洛伊、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


(6)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前方蹲著看书的秃顶老人在厚书上写字者,亦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发明者。



亚历山大大帝、苏格拉底、色诺芬、安提西尼、阿尔西比亚德斯

 

(7)亚历山大大帝:希腊马其顿王。

亚历山大的父亲是马其顿王国的国王腓力二世,他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国王。亚历山大从少年时期在军事方面就展现了他过人的天赋。马其顿王国在腓力二世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国家经济及军队力量得到了很大的扩张。公元340年,腓力二世征伐拜占庭,亚历山大留在首都佩拉城摄国。在全国军队十出其八的情况下,北方边境的密底叛乱,情况万分危急,16岁的亚历山大集中守城部队,快速出击,一举直捣对方本城,彻底评判。

公元338年,由于腓力二世在拜占庭的军事不利,周边邦国合围马其顿态势愈发危急,在这种形势下,雅典与底比斯结成同盟,共同进攻马其顿王国。在这场决定雅典与底比斯兴亡的关键战事中,18岁的亚历山大爆发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喀罗尼亚战役中一举荡平底比斯圣军。

腓力二世被刺杀后,20岁的亚历山大当了马其顿国王。短短的13年时间中,他建立了一个东起葱岭与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湾并包埃及,西并色雷斯和希腊,北抵黑海及阿姆河的大帝国。灭亡波斯帝国后,他继续挥军东进,远征印度。在印度,尽管亚历山大取得了一定的军事胜利,但接连的炎热气候、瘴气、疾病以及多年连续作战的疲惫厌战情绪在军队蔓延,基于此,亚历山大决定退军。至此,亚历山大创建了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四大文明占其三的大帝国彻底成型,帝国疆域591万-610万平方公里之间。

(8)安提西尼:在色诺芬左边的是苏格拉底的门徒安提西尼,犬儒学派的创始人。

安提西尼曾跟随智者学派的高尔吉亚学习,后来结识了苏格拉底并拜其为师。苏格拉底是反对智者学派主张的,老苏主张认识自己,研究本我、知识即美德,这一切都成为犬儒学派的精神来源。

(9)希帕提娅:阿维洛伊旁白衣长发是知名古希腊女性数学家希帕提娅。

希帕提亚是一位拥有令人震惊的美貌的女子,然后美貌与她的学术相比却黯然失色,她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数学家与天文学家。

她的父亲是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赛昂(Theon),希帕提娅曾帮助她的父亲修订了托勒密的《天文学大全》和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本》。在他们的修订和勘误下,《几何学原本》就成了定本。在希帕提娅其后的生涯里,她独自一人补注了代数之父丢番图的《代数》和阿波罗尼斯的《圆锥曲线》。在希帕提娅30岁的时候,她就成为了新柏拉图哲学学派的的学术领袖,名动世界。希帕提娅在科学上最知名的贡献,是发明了天体观测仪以及比重计。随后,她便在亚利山大港教授哲学和数学,直到基督教迫害致死。



苏格拉底,穿绿袍转身向左扳手指与人争辩者

 

(10)色诺芬:军事与文史学家色诺芬。

色诺芬先是参加了小居鲁士的雇用军,后来军队因小居鲁士阴谋败露而哗变,色诺芬带领军队在波斯腹地作战——这是他的成名作《远征记》的主要内容。

其后,色诺芬做为雅典人,在小亚细亚服役期间结识了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二世,两人相谈甚欢引为知己,于是色诺芬转投了阿格西劳斯二世。斯巴达与雅典一向因为霸权争夺而水火不容,好嘛,色诺芬这算是转投敌国了,并且在斯巴达与雅典联军的战争中打败了自己的母国雅典,被雅典定为叛国罪,这就是色诺芬有意思有血泪的一生,看得出,他一定是个血性的、至情的人。

色诺芬与苏格拉底交好,苏格拉底的言行很大一部分被色诺芬记载在《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也是后来研究思想史、人物史的一手资料。他在服役期间的战事情况,先后写出了著名的《远征记》《希腊史》等,也是研究古希腊、小亚细亚、中亚、波斯帝国等重要的史料来源之一。

《希腊史》的成就并不高,主要是对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进行续编,但因色诺芬用笔谨慎,少讹传而多实记,所以他的两部历史著作两千多年来,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研究古代战争和历史的重要来源之一。

(11)巴门尼德:打开书本看着毕氏的是持存在论的思想家巴门尼德。
 


 

(12)哲人苏格拉底:穿绿袍转身向左扳手指与人争辩者。

(13)赫拉克利特:最前方中央偏左握笔倚桌思考者,是持流变论的代表人物赫拉克里特,整幅作品中,只有这个人物是单独出现的,而他的脸,拉斐尔用另外一位伟大画家——米开兰基罗的脸来绘制。没错,他就是拉斐尔后来补充的人物。
 


 


 


 

(14)哲人柏拉图:挟著《蒂迈欧篇》,以手指指天。拉斐尔以达芬奇(达芬奇)为原型绘制的此人物。

(15)哲人亚里士多德:手拿《尼各马可伦理学》。

柏拉图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对他不仅有20多年的学术培养,更有修身束德的情感。那么,为什么画面的两人在争论?在自然哲学诞生前,古希腊人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论,主要来源于其神话世界体系,在泰勒斯之前的BC8世纪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就像赫西俄德所写就的《神谱》一样——世界是由众神主宰,神的谱系像人类一样是生殖传承的,而万事万物都是由神进行创造的——一直到泰勒斯,他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源”这种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古希腊哲学才真正的诞生。泰勒斯的米利都学派之后,对世界本原的认识论在不断进行更新,期间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有又倒退回过去的理论,不一一评说,而柏拉图对世界本原认识的核心思想是理念论——客观唯心主义——创始人柏拉图。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现象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围绕理念世界产生的——没有理念世界,就不存在具体的现象世界。后来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站起来反对了老师柏拉图这一认识观点。亚里士多德认为,现象世界才是第一实体,并就此具体化到四因说,即,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其实,对世界的认识,人们直到今天仍然像沙漠瀚海中一粒细沙,柏拉图去逝后,有些顽固的追随者认为亚里士多德背叛了他的老师,但真理总是不辩不明的,正如亚里士多德说过的那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而画中人物的手部动作,恰好是两人对世界观的争论——柏拉图一手指天,认为理念高于一切有形质的物质,而亚里士多德则手掌平伸,认为一切理念都依靠现实物质而存在。说到底,好像在扯皮,但没有古人这种不断的扯皮,也断不会有我们今时今日的世界观。

(16)第欧根尼:斜躺在阶梯上半裸著的老人,古希腊犬儒学派学者。
 


第欧根尼,据说他平时就住在木桶里,所有财产就是一只木桶,一件斗篷,一根棍子和一个面包袋

 

拉斐尔在画第欧根尼时,其慵懒的神态惟妙惟肖的体现了第欧根尼的哲学思想

第欧根尼生活在古希腊BC4世纪,他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安提斯泰尼的学生。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式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作为一个苦行生活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箱子内,如同乞丐一样的生活。第欧根尼揭露大多数传统信条的虚伪性,号召人们恢复简朴自然的理想状态生活。关于他的逸事很多,比如亚历山大大帝曾问他:“我可以满足你一个愿望,你希望得到什么?”而第欧根尼回答:“请你不要挡着我的阳光!”。亚历山大后来说:“我如果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第欧根尼所代表的犬儒主义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称为平庸的深邃,即表面上愤世嫉俗,但内心却秉持着严苛的道德标准,言行一致;而后期犬儒主义称为深邃的肤浅,意指徒具思想道德上的制高点,而忽略现实情况的意义。

犬儒的英文单词Cynic应该是由日本学者最先翻译为日文,进而由中国引入,这一名词的汉译暂时无考。就像日本思想家井上哲次郎在《哲学字汇》中最初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这一著作名的翻译——亚氏《形而上学》最初名为《物理学之后》,井上哲次郎根据中国的《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进行了日译,但严复抗拒井上哲次郎的这个翻译,于是将“形而上学”自译为“玄学”,但这个翻译并没被中国学界所接受并使用下来。

画面中,第欧根尼古风时代的着装以及懒散的神态,恰到好处的弥补了整幅壁画中的空白位置,使得画面在整体构图上松弛有度,空间的即视感跃然而出。
 


斯多噶派著名哲学家芝诺,老人身披深红色斗篷,孑然一身,沉浸在思考中

 

(17)芝诺:斯多噶派著名哲学家
 

欧几里德、拉斐尔、索多玛、琐罗亚斯德和布拉曼特

 

(18)阿基米德:右下躬著身子,手执圆规量著一个几何图形。

(19)琐罗亚斯德:手持天文仪者。

(20)天文学家托勒密:手持地球仪者。
 


 

(21)乌尔宾诺公爵:右下角拉斐尔身旁白衣少年是当时教皇的侄子、有名的艺术爱好者乌尔宾诺公爵。


拉斐尔本人在壁画之中,象征艺术乃登入智者的殿堂

 

(R)拉斐尔(Raphael/Raffaello):右下角黑衣戴帽男子为此壁画作者本人,象征艺术乃登入智者的殿堂。
 






     分享到 微信QQ好友
    】 【打印繁体】 【返回顶部
    上一篇:工笔画主要染色方法 下一篇:没有了